首页  走进我们  旗下产业  产品中心  应用领域  新闻动态  合作客商  人力资源  联系我们
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动态
详细内容
子弹打中防弹衣后,会断骨,震内脏?它的谣言为啥这么多?

你知道防弹衣是如何制造的吗?有人说即便防弹衣能抵挡住子弹的击穿,也会被“后劲”震到肋骨断裂,甚至震出内伤,这究竟是谣言还是真相?


防弹衣到底有没有用?

首先,防弹衣能防弹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,不然它也不可能叫防弹衣,而且世界各国对于防弹衣防弹的标准有着严格规定,什么级别的防弹衣能抵挡什么样的子弹,以及可以抵挡多远距离的射击等等。


别看一件小小的防弹衣越做越轻薄,但其内在可是越来越优秀,一般情况下防弹衣有3层,分别是克维拉纤维层、陶瓷层和聚乙烯塑料做成的能量吸收层。

这种黑乎乎的粉末,就是制作陶瓷层的碳化硼,首先它会被压成大小均匀的块,并放在2300摄氏度的环境下加热,形成坚硬的碳化硼砖。

但这时候的它很容易碎,所以需要和克维拉纤维层黏在一起,这样在防弹衣遭受子弹击中后,克维拉纤维层就会黏住砖片,使其保持完整,并还能具备一定的防弹效果。

但这还不足以挡子弹,还需要至少1厘米厚的能量吸收层,之所以选择聚乙烯作为材料,是因为它足够轻,制作出来的防弹衣才更好穿。

当然每一个防弹衣中的“插板”做好之后,还需要进行仔细的X光检查,一旦有裂纹便会被舍弃,毕竟这关系到生死存亡。

那么既然它可以有效抵挡子弹,为什么还有人说防弹衣没用呢?我们接着往下看。


穿防弹衣会被打断肋骨甚至震碎内脏,这是真的吗?

首先,这一说法我只能说是有可能、有几率,但并非绝对,因为一切问题都是相对的,前面我们说了防弹衣是有级别的。

打个比方,你要用士兵级别的防弹衣去抵挡上校级别的子弹,那大概率是会打断肋骨的,但如果是打在带插板的防弹衣上试试。

其次,防弹衣在被击中后,的确会产生形变,但这都是在防弹衣的标准以内,世界上大多数国家,包括我国,对防弹衣的形变允许值,最深是20-25毫米左右,这基本不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伤害。

毕竟心肺复苏时的深度按压在5-6厘米,每分钟按压100--120下,也没听说哪位患者的胸腔被压断、内脏被压碎了。

并且,防弹衣并不会紧贴在身上的,从前面我们介绍的防弹衣制作过程可以知道,被击中后,子弹会现在插板上释放能量,然后才传递到人体。

也就是说,在传递到人体之前,防弹衣中的插板就已经卸掉了相当一部分的力,并没有让这部分里直接砸在人体或者是背心上面。

当然了,如果是防弹衣里的插板没能承受住这部分力,那就说明被打穿了,子弹也就击中了人体,但只要没有被打穿,就不会有太严重的问题。

所以那所谓的“防弹衣即便拦下了子弹,肋骨也会被打断、震出内伤”的说法,完完全全就是谣言,因为这些都要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,那就是什么子弹打在什么防弹衣上。

说到这,我就不得不说一下防弹衣的发展史了,咱们接着往下看。


你知道防弹衣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吗?

其实我们都见过防弹衣最初的模样,没错,它就是古代将士们身上的铠甲,据说,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用竹片、皮革制作的软甲

后来到了战国时期,为了更好的防御,铠甲发展成了青铜和铁制成的“”,从出土的兵马俑身上就能观察到,他们个个身披铠甲,这足以证明古人在战斗时,非常注重防御。

之后的数千年时间里,铠甲几乎没有变动,或许是因为当时的冷兵器没有改进,所以铠甲也无需做太大的改造。

随着时代的发展,火枪逐渐出现在世人眼前,这时不管是青铜铠甲还是铁质铠甲,在其面前都丧失了防御能力。

以为了能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,铠甲发生了更新换代。

人们开始用合金钢板制作防弹衣,虽然可以挡住子弹,但防弹衣上会留下大小不一的凹陷,并且钢板的重量可不一般,这对于战争中的士兵来说就是个累赘。

19世纪末,波兰工程师发明了一款真丝制成的防弹衣,经过不断的改良,有了不错的防弹能力,但缺点也十分明显,丝绸成本太高,这样一件防弹衣要800美元。

一战爆发后,各种奇奇怪怪的防弹衣陆续出现,比如法国的“腹甲”、德国的“龙虾甲”,虽然舒适度和灵活度很糟糕,但的确降低了伤亡率。

至此,各国军队也感受到了防弹衣的重要性,纷纷开始着力于防弹衣的研发,直到60年代克维拉纤维的研发,算是将防弹衣的能力抬上了一个高度。

所以你看,防弹衣这一路走来,经历了多少?改变了多少?它怎么可能会像传言中说的那样不可靠呢?


0
友情链接: